八段锦

养生功法

什么叫八段锦

用各种不色同颜色的丝,所织成的精美丝织品,我们称为“锦”,所以“锦”字意味着多样精华的组合,用来比喻珍贵美好的东西。中国古代为了健康长寿,发明了著名的“导引术”,也就是“气功”的始祖。由于不断演进,相当繁杂,便有人采取各种导引术的精华,组合成一套简便有效的养生功法,前后一共八节,组合成起来有如织锦,所以被命名为“八段锦”。

【注】本篇由林世奇教练撰文

以下为陈冠宏教练带领学员演示八段锦第一式--擎天式:

八段锦的由来

一、气功的始祖:导引术

  传说中,早在伏羲氏时代,由于江水不畅,环境郁闷,人民多因此致病,当时的臣子阴康氏就发明了“大舞”的方法,教人民用舞蹈来舒展筋骨、宣泻郁闷,达到治病的目的。《吕氏春秋古乐篇》对陶唐时代也有类似的记载:“昔陶唐之始……民气郁阏而滞著,筋骨瑟缩而不达,故作舞以宣导之。”意见大致相同,都是用舞蹈来健身。

  秦汉时期,中国已经有许多人为了去病延年,利用呼吸吐纳(导气)、活动肢体(引体)来调和气血,这种功夫就被当时的人称为“导引”。

  一九七三年,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,其中彩色帛书─“导引图”绘有导引动作图式其四十四幅,里面的三十一幅还有简单的文字题记,图内人物身着常人服装,男女老少都有,可见西汉时期或更早以前,已相当流行。“导引图”中的动作,包括熊经、信(即鸟伸之类)、鹤听、鹞背、猿呼、猴喧、龙登等多种动物形态,有徒手运动,也有持械运动,有的用来保健,有的用来治病,内容相当丰富。当时这种“导引”的功夫既蓬勃发展,乃成为后代各种健身运动的滥觞,所谓“气功”、“内功”、“搬运”等名目,以及具体的功法“五禽戏”、“八段锦”、“易筋经”等,都是由此演化而来的。

baduanjin1

导引图

  约自元明开始,中国武术家也发现了导引开发人体潜能的显著效果,将它和技击结合在一起,终于在明末发展出成熟的内功拳﹝内家拳﹞,在中国武术史上大放异彩,影响深远。

二、仿生气功的系统化:五禽戏

  汉代导引术的发展,从庄子刻意篇的“熊经鸟伸”,到“导引图”中不胜枚举的动物姿态,在动作上常常是从模仿动物出发,后代乃称之为“仿生气功”,到了东汉末年,名医华佗将日趋繁杂的仿生气功编成一套“五禽戏”,即为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五种动物,教人俯身仰首,展手伸足。舒筋活血,身体不适时,选择一禽之戏来练习,把汗逼出来,也有去病之效。华佗“五禽戏”的原貌,今已不传,不过当时这套功法的出现,代表着中国医学家对气功研究的重大成就,“医学”和“导引”的结合成为一种趋势,使“气功”的理论日益精纯完备,终于在宋代完成了著名的“八段锦”。

baduanjin2

五禽戏

三、八段锦的出现

  八段锦的名称,最早见于北宋,宋洪迈《夷坚志》卷九《八段锦》中记载:“政和七年,李似矩为起居郎……尝以夜半时起坐,嘘吸按摩,行所谓八段锦者。”后人附会八段锦为岳飞所传,或言唐末五代道士钟离权所创,实乃穿凿附会之说也。不论八段锦是何人所创,它在北宋的出现,无疑地为中国气功的发展,立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,它的理论系统或功法设计,都比“五禽戏”更见进步。

四、八段锦的演变

  从北宋出现八段锦以来,它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验的累积,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练法,约在南宋时期,乃衍生成“文八段”和“武八段”二个系统,成为八段锦的二大主流。

  早期的导引术,本来就包含着“熊经鸟伸”的肢体运动和“吐故纳新”的有意识呼吸。肢体运动可以使血脉流通,有意识呼吸可以用意念改造生理机能,前者的活动量大,还可以活气血、强筋骨,后者是所有气功的精华,单练也可产生效益。学习气功的人生理状况各不相同,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有差异,因此逐渐分出两种锻炼方向:

  活动量大的人,多采用马步或直立式,“摇筋骨,动支节”,在动中求静,调摄身心,因为是站着练功,所以称为“站功八段锦”,也称为“武八段”。

  活动量小的人,由静坐运气入门,结合吐纳、观想和按摩的方法,凝神行气,因为坐着练功,所以称为“坐功八段锦”,也称为“文八段”。“武八段”可以锻炼筋力,运行血脉;“文八段”则着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,柔和的性质更加明显,这二种八段锦各有特色,功法的发展也各有不同的过程。

站功八段锦

baduanjin3

光绪初年的“站功八段锦”

  站功八段锦的内容,大约在清代光绪初年才开始被定下型来,当时的无名氏将八段锦改编整理,重定口诀为八段锦定下原型。本社团教授的八段锦是从中医界流传下来的,当年传授这套功法的山东老医师,年逾八十而面色红润,健步如飞,虽不曾习武打拳,但筋骨强健、体力充沛,犹如壮年。张永良老师虚心请益,尽意揣摩,发现这套功夫动作柔和优美,全身舒展而意味饱满,很像内家武术,实为上乘的养生功夫,便以此传授弟子,做为武学的辅助功,并亲传口诀如下:

‘双掌擎天理三焦’、‘左右开弓似射雕’

 ‘调理脾胃单托手’、‘五劳七伤往后瞧’

 ‘握固定马增腿力’、‘摇头摆尾实腰肾’

 ‘白鹤亮翅抱足心’、‘推拉震颠百脉开’

  “文八段”的一些单式,在宋代以前就已陆续出现,但成套功法似乎比“武八段”较晚问世,“八段锦坐功图”最早见于南宋河滨丈人《摄生要义》的《导引篇》,到了清代,乾隆时徐文弼的《寿世传真》将它易名“十二段锦”并稍作改编,咸丰八年,潘霨将“十二段锦”入《卫生要术》,光绪七年,王祖源把《卫生要术》重新摹刻,改名为《内功图说》,由于附图完整、口诀详尽,其中的“十二段锦”也因此广为流传,从此以后,“十二段锦”就成为“坐功八段锦”也就是“文八段”的代名词。

baduanjin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