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家拳–太極拳

太極拳是以太極陰陽之學理,結合武術、導引、吐納而創造之內家武術。其特點是以鬆柔入手,動作快慢並進,行氣運勁,柔中帶剛,功法以纏絲勁為主,初練拳架,由鬆柔而達到養生之效果,再以推手為進階,而達到技擊之目的,其用法包括了踢打摔拿等武術精粹,養生與武術兼備,故今日風行海內外,為最知名的中國武術。

太極拳的創始傳說紛紜,清代武術宗派蠭起,有許多拳師喜歡援引名人為祖師,因此有「張三丰創造太極拳」的傳說,經過武俠小說與電影的渲染,以訛傳訛,日久愈甚。近百年來經武術學者唐豪、徐震、顧留馨等人多方考證,太極拳實發源於明朝末年,發源地是河南溫縣的陳家溝(位於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城東的清風嶺中段,距離焦作市區35公里)。真正的創始人,一般認為是明末的武將陳王廷。

cwtjf陳王廷 (1600一1680),字奏庭,河南溫縣人,祖居山西洪洞,至陳卜時遷來河南,為其第九世孫,時在明末清初。據其族譜旁注:「又名奏庭,明末武庠生,清初文庠生。武術在山東稱名手,掃蕩群匪千餘人。陳氏拳手刀槍創始之人也。天生豪傑,有戰大刀可考」,陳氏家族本來世代習武,但陳王廷文武兼資,對陳氏拳術的發展具有創造性的貢獻。

據《溫縣志》、《懷慶府志》、《平安縣志》,明末崇禎十四年(明亡前三年,即1641年)陳王廷曾任溫縣「鄉兵守備」,明末戰亂之際從戎征戰,曾率鄉兵隨縣令吳從誨擊退攻城土寇。明覆亡後,陳王廷躬耕自養,頗喜神仙之學,好讀《黃庭經》。曾有遺詞云:「嘆當年,披堅執銳,掃蕩群氛,幾次顛險。蒙恩賜,枉徒然!到而今,年老殘喘,只落得《黃庭》一卷隨身伴。悶來時造拳。忙來時耕田。趁餘閒,教下些弟子兒孫,成龍成虎任方便。」

他的遺詞中所說的造拳,即在家傳拳術的基礎上,博採眾長,依據《易經》陰陽之理,結合中醫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,吸收《拳經三十二勢》,創造了太極拳械,成為當今陳式太極拳的雛形。其中太極拳五路、炮拳一路、長拳108勢及刀、槍、劍、棍、鉤、梢、杆等太極十八般兵器,尤其是「雙人推手」和「雙人粘槍」,具有獨特風格,其《拳經總歌》云:「縱放曲伸人莫知,諸靠纏繞我皆依」,具有畫時代的意義,創造了太極拳推手的技術特點,形成了太極拳理論的張本。

中華易宗內家武學研究會 太極拳 陳王廷

陳王廷塑像(2009.7.5.林世奇攝於河南溫縣陳家溝)

太極拳的理論著作頗多,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作者有王宗岳、武禹襄、李亦畬、陳鑫等,茲略舉數例如下:

王宗岳的拳論

王宗岳,是清乾隆年間的山西人(所以稱為山右王宗岳),他少年時讀過經史,也讀過《內經》、《道德經》及兵法等書,兼通擊刺之術(擊劍、刺槍),而槍法尤精。他的生平不詳,難於查考,只約略知道1792年他在河南洛陽教書,1795年在河南開封教書。其事跡可知者甚少,但所撰的武術著作影響深遠,被公推為太極拳理論的經典,最有名的是《太極拳論》一篇,解釋長拳和十三勢內容的殘稿一篇,還修訂了《打手歌》一篇和《陰符槍譜》,共四種。

《太極拳論》以太極兩儀立說,解釋「十三勢」,以八卦、五行立說。《陰符槍譜》以陰符立說。陰指暗,符指合,故陰符意為「靜處為陰動則符」,正如陰符槍法的原則「靜如處女,動如脫兔」。

《太極拳論》 實際上是概括性很強的總結推手經驗的論文,它所依據的理論是我國古代哲學樸素的陰陽學說,「一陰一陽之謂道」,以此作為太極拳的基本理論,使太極拳在廣泛流傳中不致練成剛拳、硬拳,也不致練成柔拳、軟拳,而是大家公認的有柔有剛、剛柔相濟,這是《太極拳論》的重要貢獻。

武禹襄、李亦畬的拳論

武禹襄〈1812~1880〉,名河清,河北永年人,初學同鄉楊露禪大架動作,後慕名至陳家溝,求長興公教長拳,因其年歲已高〈80餘歲〉,不再傳拳,其子耕耘走鏢山東,不在身邊。但見他求學心切,便將他介紹給陳氏同族十五世陳清萍。陳清萍的拳架小而緊湊,加圈纏絲,是陳氏小架拳派的支流。武禹襄家中世代為官,其兄澄清,其弟汝清,均為仕宦中人,學識博雅淹通,惟因其生性尚慕武學,潛心專練,在楊氏大架和陳氏小架的基礎上,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武氏太極拳。

武禹襄雖為文士,但習武極下功夫,於拳道精髓深有所得,其武學筆記雖片羽亦成珠玉,包括〈十三勢行功要解〉、〈太極拳解〉、〈太極拳論要解〉、〈十三勢說略〉、〈四字密訣〉、〈打手撒放〉、〈身法八要〉等,經集結後,都成為今日海內外共同嚮慕的武學經典。因其著作理法精密深湛,文字高妙入神,金庸撰寫武俠小說《倚天屠龍記》,即以其文字虛構武學秘笈「九陽真經」,書中覺遠所背誦經文,其實均為武禹襄著作內容。

武禹襄不以教拳為業,傳人不多,外甥李亦畬 (1832-1892)得其真傳,李的著作有《五字訣》、《撒放秘訣》、《打手歌》、《走架打手行功要言》、《十三勢行功歌解》、 《左右虛實圖》、 《論虛實開合》等,文字雅潔流暢,簡練精到,深得太極神髓,膾炙人口,已為太極拳學者必讀的武學經典。

陳鑫的拳譜

陳家的傳人中能人輩出,但在理論上貢獻最大的,應該是比陳長興稍晚的陳鑫。

 

中華易宗內家武學研究會 內家拳 太極拳

陳鑫所著的《陳氏太極拳圖說》,民國廿二年四月,開封開明印刷局出版(附有陳氏家乘)

陳鑫 (1849~1929) 字品三。河南溫縣人。陳氏16世孫。幼習文,得歲貢生。同時隨父練武,且每習一式,必究明理法,尋其精微,乃至文武皆通。晚年發憤著書,闡發陳式太極拳理法和祖輩傳拳經驗。1908~1919年,服膺拳經,綜合群譜,根基於《易》,撰成《陳氏太極拳圖說》四卷。此書逐勢詳述太極拳的著法、運勁和周身規矩,以易理說拳理,引證經絡學說,貫穿於纏絲勁的核心作用,而以內勁為統馭。此乃陳一生的結晶,也是陳家太極拳的全面總結,成為後世研究太極拳的典籍之一。還著有《陳氏家乘》五卷、《太極拳引蒙入路》一卷、《安愚軒詩文集》若干卷,另有形意拳《三三拳譜》。

本會所研習的太極拳,包括陳式、楊式、郝式(武式後人所傳)等不同拳式。其中陳式太極拳的部分,承襲自陳發科在河南所傳的老架,與他到北京以後所傳的架式頗有不同。

中華易宗內家武學研究會 內家拳 太極拳

陳鑫所著的《陳氏太極拳圖說》,民國廿二年四月,開封開明印刷局出版